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

閱讀,是一趟思考的冒險

寫作,會把我帶到很遠的地方,是我光用想像,所無法到達的。

閱讀,則是一趟思考的冒險,不知不覺中,形塑了我的人格、價值,甚至命運。

我會有這樣的體會,主要是因為最近跟鄭圓鈴教授(一位長期研究閱讀策略的重量級學者)共同完成了一本書,書名叫做:「有效閱讀」。

這個書名,讓我在心裡頭掙扎了好久,思考到底要不要接下這本書採訪整理的工作,因為我對一些看起來很「工具性」或帶著很強烈「功利」思考的事物,多少帶著幾分排斥。

 在我原本的想法裡,閱讀的最高境界,就是「無所為而讀」,不為了考試、不為了工作、不為了建立人脈關係、不為了炫耀知識、甚至不為了自我成長而讀。我閱讀,因為我想讀。然而,和鄭老師合作完成這本書,讓我有了新的領悟。

 就如我開頭所說的,「閱讀是一趟思考的冒險」,其實,閱讀的風險還挺大的

「有效閱讀」這本書裡,鄭老師借用了英國哲學家培根所描述的「螞蟻」、「蜘蛛」與「蜜蜂」這三種類型的學習特質,來解釋「閱讀」的不同境界。螞蟻屬於「被動式的閱讀」、蜘蛛屬於「主動式的閱讀」、蜜蜂則屬於「創造式的閱讀」。為什麼這樣比喻,請各位去看看這本書。在這裡,我想分享的是,正是因為鄭老師所提出的這三個不同層次的閱讀境界,幫助我看清楚了自己過去的盲點。

原來,我過去以為很有個性的「無所為而讀」,其實是放棄了自己思考的能力,這其中的風險,大家都很熟悉,就是孔子說的:「學而不思則惘」。孟子所說的:「盡信書,不如無書」。莊子所說的:「君之所讀者,古人之糟粕已夫!

 所謂「有效閱讀」,其實是在閱讀中恢復自己思考的能力,讓自己來主導這場冒險遊戲,與作者展開對話,在文字裡抽絲剝繭,像剝洋蔥一般,層層剝下去,發現文字背後的動機,價值、用意,甚至欣賞、分析這一層層洋蔥生長的姿態、方法,然後提出你的想法、你的回應,甚至你接下來想做的事。就如鄭老師所描述的「創造式閱讀」的結果,可能是讓你完成一幅畫、一首曲子,甚至一場革命。

從螞蟻到蜜蜂,是一個需要練習的過程,這中間有技巧、有方法,也有不同的樂趣。在進行這本書的過程中,其實我也不斷自問,我真的要運用這些方法來進行閱讀嗎?這會不會太累了?幹嘛把閱讀搞得這麼累人?

而我的答案是,借用培根的話:「書籍好比食品,有些只需淺嚐,有些可以吞嚥。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,慢慢品味。」

 閱讀的樂趣,有不同的層次。我的確在進行這本書的過程中,運用了鄭老師教導的方法來進行有效閱讀,而它,真的幫助我捕捉到我過去可能會忽略的許多重要線索。如今,我覺得我的大腦似乎慢慢編織出一張蜘蛛網,懂得捕捉這文字裡的巧妙意涵。這過程的確需要費點力氣,但其實也不難,重要的是有了這張網子,讓人在閱讀中多了一點捕捉到獵物的樂趣。

跟著鄭教授完成這本書,我好像也修了一門課,我很深的感慨是,為何我沒能在中小學的時候就上到這門課? 如果有更多的老師,能用這一套方法,即使只是運用到其中的一點點到教學上,相信都會讓學生的思考能力大大提升的。

我喜歡閱讀的冒險,但並不喜歡糊里糊塗吞下前人糟粕的那種風險,我喜歡透過閱讀,進行一趟又一趟,思考的冒險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